——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述民營經濟的作用,并寄以厚望。受疫情和中美經貿摩擦影響,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前所未有,“六穩”“六保”成為克服困難的重要抓手,民營企業要在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。筆者認為,要培養民營企業家“三個意識”,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,夯實經濟基本盤,穩定社會秩序。
創新意識。創新是驅動企業發展的源泉。民營企業家要審時度勢,敢于用真金白銀投入到人才、技術和管理中,抓住機遇窗口,在熟悉的行業領域進行技術、商業創新。當前,我市正在構建“5311”綠色產業體系,文旅產業、體育產業、互聯網產業等綠色產業方興未艾,要以技術創新為龍頭,對產品質量和品牌精耕細作,打造隱形冠軍企業。要用好跨境電商、梅州綜保區政策,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搶占先機,銷售更多優質梅州產品。
法治意識。做好“六穩”工作、落實“六保”任務,必須營造市場化、法治化的營商環境。民營企業家要強化依法合規經營意識,提升企業法律管理能力,在生產經營過程中,要始終堅守法治精神、契約精神,依法納稅、保護生態、安全生產。要健全依法決策程序,嚴格落實風險評估、法律審核、集體決策等程序要求,完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,確保各項改革措施依法有據。要嚴格執行有關公司法、合同法、勞動用工等國家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,堅決杜絕違法違規行為,公平參與市場競爭。
責任意識。田家炳、曾憲梓等老一輩企業家自覺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、民族復興緊密結合在一起,在把企業做強做優的同時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,是民營企業家學習的榜樣。受疫情影響,我市的經濟發展和就業形勢面臨不小的壓力,廣大民營企業家要扛起社會責任,積極配合和落實政府援企穩崗和就業幫扶政策,千方百計穩住“飯碗”,穩定企業生產能力,為助力“六穩”“六保”做出積極貢獻。(賴強)(梅州日報)